在NBA选秀大会中,球员的潜力往往比即战力更被看重。然而,尽管麦迪被誉为NBA历史上天赋最高的球员之一,他却直到第九顺位才被猛龙选中。这一现象与他高中生球员的身份有很大关系。对于高中生球员,球探往往很难准确评估他们在更激烈、更高水平对抗中的表现。比如当年的“水货状元”本内特,他的选秀报告看上去极为华丽,但这些数据大多是在高中联赛中取得,进入NBA后却难以为继。同样,麦迪也因为类似的疑虑而不被专家看好。那么,当年排在麦迪之前被选中的球员们表现如何,他们的职业生涯是否比麦迪更成功呢?

麦迪比科比晚一年进入联盟,但却早四年退役,命运如此令人唏嘘。
1997年状元秀:蒂姆·邓肯 —— NBA历史排名第八
当麦迪还是只有18岁的高中生时,邓肯已经以21岁“高龄”进入联盟。为得到邓肯,马刺队提前一年开始着手摆烂计划。96-97赛季,他们虽拥有像大卫·罗宾逊、威尔金斯等多位实力派球员,但却仅取得20胜,最终拿到了状元签。这次“摆烂”换来的不仅是邓肯的加盟,更是接近20年的辉煌。邓肯职业生涯拿下5次总冠军、2次常规赛MVP、3次总决赛MVP以及10次最佳阵容一阵,毫无疑问是NBA历史最伟大的球员之一。
1997年榜眼秀:基斯·范霍恩 —— 超过首发却未及全明星
范霍恩在大学时期表现极为出色,因此被冠以“拉里·伯德二世”之名。进入NBA后,他新秀赛季场均贡献19.7分6.6篮板,随后几个赛季也持续稳定在接近20分的得分水平。虽然他从未入选全明星,但这样的表现对得起他的榜眼身份。然而,2002年总决赛中他的低迷发挥让篮网失去了信心,最终范霍恩被交易,随后伤病让他的职业生涯迅速滑坡,最终在2005-06赛季结束后宣布退役。
1997年探花秀:昌西·比卢普斯 ——从草根到总决赛MVP
比卢普斯职业生涯的起步并不顺利,辗转多支球队后才在活塞队迎来爆发。他的荣誉包括一次总冠军、一次总决赛MVP、五次入选全明星以及多次最佳阵容荣誉。虽然他的巅峰期来得较晚,但探花的身份并未辱没。此外,假如当年森林狼选择留下即将蜕变的比卢普斯,而不是签约特洛伊·哈德森,他或许能和加内特组成更强大的搭档。
1997年第四顺位:安东尼奥·丹尼尔斯 —— 班板球员的典型
丹尼尔斯是一名标准的角色球员,生涯亮点寥寥。新秀赛季他被灰熊选中,但次年便被交易至马刺,并随队赢得唯一一枚总冠军戒指。在大部分时间里,他扮演的是替补角色,数据平平,但仍努力兢兢业业。
1997年第五顺位:托尼·巴蒂 —— 饮水机看守员的巅峰
巴蒂的职业生涯更像是在生存线上挣扎。首个赛季他的场均数据为8.4分5.4篮板,然而这竟成为他15年职业生涯的巅峰。尽管数据平庸,巴蒂却奇迹般地在联盟效力了15个赛季,成为一种另类的“成功”案例。
1997年第六顺位:罗恩·莫塞尔 —— 被期望接班乔丹
莫塞尔作为身高2.01米的得分后卫,曾被公牛球迷寄予厚望。尤其是2000-01赛季,他场均贡献19.7分,在乔丹退役后被一度戏称为“乔丹接班人”。但成绩并未保持,2002年后他的得分数据迅速下滑,最终也未能实现外界的预期。
1997年第七顺位:蒂姆·托马斯 —— NBA流浪球员的缩影
托马斯的职业生涯极富流动性,13个赛季效力过8支球队。他从未在一支球队长期效力,而生涯荣誉也是一片空白。然而,他在2003-04赛季场均15.8分的表现和生涯多次获得大合同的经历,显示出他的商业成功。
1997年第八顺位:阿多纳尔·福耶尔 —— 全勤却缺乏成绩
福耶尔在职业生涯中显示出较强的拼劲,但数据表现平庸。他的巅峰赛季仅为场均5.9分7篮板,其他赛季的表现更多是扮演“蓝领”角色,未曾真正对球队形成重要影响。

最终,第九顺位的麦迪在职业生涯中两次荣膺得分王,入选两次最佳阵容一阵。他在魔术时期迎来了巅峰,多次在MVP竞争中位居前列。然而,伤病是他的致命弱点。尤其是背伤,几乎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。29岁时,他已经开始退出主流舞台,而同年龄的乔丹正迎来第三座总冠军,科比也尚未独自带队冲击总决赛。麦迪无疑让人们看到天赋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,也成为NBA历史中的一大遗憾。